“沪搜-2025”商渔船碰撞综合搜救演练举行

10月16日下午,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在洋山港附近水域成功举行“沪搜-2025”商渔船碰撞综合搜救演练。此次演练紧扣长江口水域商渔船碰撞风险防控核心需求,通过模拟复杂险情、实战检验新装备新技术、融合“演练+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多部门协同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国沿海地区应对同类突发事件提供了可复制的“上海范本”。

本次演练由上海海上搜救中心主办,洋山港海事局承办,协同临港管委会、东海救助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港集团、洋山镇人民政府等16家单位的应急力量共同开展,通过“海事统筹、多方联动、高效处置”,有效检验商渔船碰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全面提升多部门协同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辖区水域安全畅通。此次演习汇聚20家单位、海事巡逻艇4艘、打捞、拖轮、清污等社会海上应急救助力量8艘,海上冲锋舟2艘,直升机1架以及20余套先进智能应急设备,参演及后勤保障人员达180余人。此次演习是在洋山港水域内近年来举办的实战标准最严、协同规模最大、智能装备最尖端的一次大型海上搜救综合演练。

本次演练精准聚焦上海港水域“商船密集、渔船活跃、航路交叉”的突出特点,充分考虑商渔船碰撞后可能引发的“人员遇险、渔船翻扣、货物落水、污染泄漏”等复杂情形,设定内支线集装箱船在洋山港水域航行时,与渔船发生碰撞,导致渔船翻扣、船员落水(其中1人被困密闭船舱),集装箱坠海,出现“船撞桥”的重大安全风险。险情发生后,洋山港海事局在上海海上搜救中心统一指挥下,迅速组建应急指挥部,协调救助船舶、直升机、潜水队伍、医疗团队、清污力量同步行动,开启“船舶自救—海空立体救援—多部门协同处置”的闭环应急流程。

本次演练不仅完成了接警核实、交通组织、人员搜救、渔船处置、集装箱定位打捞等多个核心科目,更在多个领域实现“实战化突破”,凸显现代海上搜救的科技化、专业化水平:

首次实战演练“翻扣渔船舱内救援”。针对渔船翻扣后“舱内空间狭小、结构复杂、能见度低、随时可能沉没”的高风险场景,专业潜水员携带水下呼吸器、破拆工具及定位设备,精准评估船体稳定性后潜入舱内,成功定位并解救被困船员。该科目填补了“翻扣渔船内部救援”的实战空白,检验了潜水队伍的技术能力与应急处置流程,为同类险情救援提供了关键经验。

新型装备实现“落水集装箱快速搜寻定位”。针对传统集装箱落水后“漂移难追踪、沉没难定位”的痛点,演练首次综合应用“新一代集装箱应急示位标”与“抛投式标识浮标”。集装箱落水后,示位标自动触发报警,实时回传位置信息;救援船舶同步抛投专用浮标,即便集装箱沉没,浮标仍可漂浮于水面标记位置,形成“双重定位保障”。同时,演练参照历史事故数据,模拟不同载货状态(空箱、重箱)下集装箱的漂移轨迹,为建立“集装箱落水预测模型”积累了第一手科学数据。

设置“演练+培训”新场景促进演训集合。演练期间,在关键科目间隙,穿插播放精心制作的应急科普视频,内容涵盖“商渔船避让规则、翻扣渔船被困人员救助流程、集装箱应急示位标”等,通过动画演示、实景操作、专业解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参演人员与观摩代表在实战场景中同步学习应急知识。这种“以练代训”模式,既提升了演练的教育价值,也为后续应急知识普及提供了可推广的新路径。

此外,洋山VTS精灵、北斗AIS救生衣、海上远程医疗援助系统、智能救生设备等新一代装备集中亮相,其中“无人机抛投智能救生圈”在商渔船碰撞搜救场景中首次实战应用。无人机快速飞抵落水人员上空,精准抛投可自航救生圈,大幅缩短了近岸水域“人员搜救响应时间”,成为演练中的“科技亮点”。

此次“沪搜-2025”演练的成功举办,不仅锤炼了上海及周边地区海上搜救力量的实战能力,更为长三角区域海上安全治理提供了新方向。下一步,上海海事局将以此次演练为起点,持续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航运企业、渔业船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船员、渔民的安全培训与警示教育,严查“违规航行、违规作业、值班脱岗”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完善协同体系。依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化与江苏、浙江等周边省份的应急联动,建立“预警共享、联合执法、协同救援”的常态化机制,推动商渔船防碰撞从“单兵作战”向“多方共治”转变。

三是加速智慧升级。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技术的投入应用,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智能监测网络,提升险情预警、目标搜寻、救援处置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未来,上海将继续以“排头兵”姿态推进海上应急管理提质升级,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交通强国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看看新闻记者: 陈俊杰

编辑: 陈俊杰

责编: 师玉诚

上一篇:北约欧盟建无人机墙
下一篇:各地政策持续加码 民营力量崛起“助飞”中国商业航天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