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兵张承芸十年坚持为部队官兵手工缝制布鞋—— “布鞋奶奶”的拥军情

转自: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退役老兵张承芸十年坚持为部队官兵手工缝制布鞋——

“布鞋奶奶”的拥军情

■汤琳钰 中国国防报记者 赵晓菡

时值深冬,寒意正浓。走进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的“布鞋奶奶”张承芸家,扑面而来一股被阳光浸润的棉布味道。环顾四周,不大的房间里,整齐码放着线轴、纸样、鞋面、鞋底,以及一双双针脚细密的手工布鞋。

在一台颇具年代感的老式缝纫机前,张承芸如往常一般,聚精会神地缝制着手中的布鞋。穿针、引线……虽已90岁高龄,但张承芸精神矍铄,一双手灵活地上下翻飞。

“我做的布鞋保暖、吸汗、耐穿,穿过的人都说好!”老人向记者展示她刚刚做好的布鞋,语气中满是骄傲。自2014年以来,张承芸坚持手工缝制布鞋,送给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消防救援人员,10年间,共制作赠送布鞋2000余双。

1935年,张承芸出生在武隆区火炉镇一个穷苦家庭。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上山砍柴、下地干农活,都要把草鞋脱下来放一边。“在当时,布鞋更是稀罕物,逢年过节都难得穿上一双。”张承芸回忆道。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张承芸主动跑到公社报名应征。当时交通不便,张承芸徒步到城里参加征兵体检。从火炉镇到武隆城区有50多里山路,徒步走了40多里地后,她脚上的草鞋早已破烂不堪。彼时,张承芸身上仅有乡亲们送的5毛钱。为尽快赶到体检现场,她花钱买了一双草鞋换上,继续赶路。等到了城里时,脚上已磨了好几个大血泡。那时,她心想,要是能拥有一双舒适的新布鞋该多好啊。

体检通过后,张承芸先被安排到昆明某部队医院参加培训。随后,根据组织安排,张承芸到云南某部工作,1954年转业返乡。这段军旅生涯,给张承芸留下了难以割舍的军营情结。

一年冬天,武隆区下了场大雪。冰天雪地里,张承芸看到街道上有子弟兵为群众清扫积雪。有的战士没戴手套,双手冻得通红,有的鞋子浸在雪地里太久,已经湿透了。“看到他们,我心里非常感动,想起了自己当兵时的经历。”张承芸告诉记者,就是从那时起,她萌生了为官兵们缝制布鞋的念头。

裁布料、缝鞋垫、纳鞋底……张承芸向记者介绍,手工制作一双布鞋耗时两至三天、需缝制上千针。为了让官兵们穿起来更暖和结实,鞋面她缝了5层,鞋垫缝了3层,里面还絮了厚厚的棉花。

张承芸的缝纫机抽屉里,放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布鞋制作的年份、数量,以及赠送人名单。每制作送出一双布鞋,张承芸就会在本子上记下来。“有的布鞋是我自己送到部队的,有的是通过区人武部转交的。”张承芸告诉记者,因为经常为官兵们送布鞋,时间久了,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布鞋奶奶”。

在“布鞋奶奶”带动下,红豆社区妇联工作人员也慢慢加入了为官兵缝制布鞋、鞋垫的队伍。天气好的时候,张承芸便和工作人员一起坐在社区院子里,晒着太阳缝制布鞋。“能以这种形式为子弟兵送上自己的一点心意,支持他们保家卫国,我觉得很有意义。”红豆社区妇联工作人员罗小兰说。2024年9月,由张承芸和妇联工作人员一起缝制的布鞋和鞋垫送到即将起运的武隆区新兵手中。送兵仪式现场,张承芸还向新兵们分享了自己当年穿草鞋参军的故事,鼓励他们早日建功军营。

最近,张承芸正在加班加点赶制一批布鞋和鞋垫。晚上光线不好,她便打开台灯,在灯下缝制。家人看她辛苦,劝她休息几天再做,张承芸却很坚持:“我得快点把鞋子做出来,赶在春节前送到戍守边防的娃娃手里,让他们暖暖和和地过个年。”

一针一线密密缝,针针线线蕴真情。寒暑轮替,小小一张缝纫机,见证了张承芸3000多个日夜的劳作。那些用坏的顶针以及手上的老茧,都在诉说着她心中浓浓的拥军情。

上一篇:汕头航空航天科技博览会开幕,点亮少年“航天梦”
下一篇:“飞手”缺口达百万之巨,低空经济在狂飙中开启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