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关注我们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乙肝这三种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它们可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时由母亲传染给宝宝,因此是妊娠期间需要进行筛查、诊断和尽早干预的主要传染疾病。
消除艾梅乙的母婴传播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有重大意义。
“艾梅乙”的母婴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的三条主要途径
1、宫内传播:母体血液中病原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产程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带病毒的血液、阴道分泌物感染;
3、接触传播:通过母乳喂养或密切接触传播。
“艾梅乙”母婴阻断是预防的关键:通过早孕建卡对孕妇早期检测,发现异常及时提供咨询、转诊、规范治疗及科学喂养指导,避免胎儿感染。
消除“艾梅乙”
母婴传播的实践路径
1. 孕前检查:备孕夫妇应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孕期检查:孕早期首次产检时,应咨询及检测“艾梅乙”,此项服务免费。为了母婴健康,孕妈们应该主动在孕8周内到医院、当地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建立健康手册,并进行“艾梅乙”咨询和检测,配偶/性伴侣也应主动接受检测。
3. 早期诊断:及早发现感染,有利于及时治疗和干预,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4. 规范治疗:感染“艾梅乙”的孕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生下的宝宝也应进行正规检测、治疗和随诊。
5. 安全助产:避免产时感染。
6. 免疫接种:感染乙肝的母亲所产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7. 母乳喂养:感染“艾梅乙”的母亲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母乳喂养。
8. 健康教育:加强对孕产妇及家庭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9. 注意个人卫生及行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交叉感染。避免高危行为,如不洁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
10.社会支持:社会大众应为“艾梅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消除歧视。
歧视来自哪些方面?
“艾、梅、乙”医疗歧视是指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偏见和排斥等原因不公平对待“艾、梅、乙”感染孕产妇和儿童的行为。在日常诊疗服务中,医疗机构存在的几种最常见的对感染者歧视情况如下:
1.拒绝提供医疗服务。
2.采取差别对待。
3.在不知情的情况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4.拒绝将检测结果通知本人。
5.采取过度防护措施。
6.检查治疗过程中告知和知情同意不到位。
7.教学实习过程中不注意尊重感染者隐私。
8.未按照隐私保护相关要求进行病史询问和医患沟通。
9.就医限制、检疫、强制性扣留和(或)隔离。
10.向性伴和(或)亲属强制性通知感染状况和泄密。
歧视来自哪些方
歧视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歧视的产生:
主要是社会上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恐惧和焦虑;对疾病缺乏了解及有关艾滋病传播的种种传说、偏见;艾滋病无法治愈的事实;对疾病、死亡的恐惧等。
歧视的危害:
1.使部分感染孕产妇未得到及时的治疗;
2.感染孕产妇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
3.感染孕产妇因害怕被拒诊而隐瞒感染状态,提高感染风险 ;
4.不利于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目标的实现。
拒绝“艾梅乙”歧视
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
为保障感染者权益,积极推进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保护感染妇女及所生儿童合法权益,我们郑重发出倡议:
·从我做起,提高消除母婴传播的意识和能力;
·主动参与,接受消除母婴传播的干预和治疗;
·关爱他人,营造消除母婴传播的环境和氛围。
(一)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
在为“艾梅乙”感染孕产妇和儿童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应为“艾梅乙”感染孕产妇和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1.不得拒绝或推诿为“艾梅乙”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
2.在不接触就诊者血液、体液的普通诊疗过程中,对所有就诊者一视同仁,不得针对“艾梅乙”感染者进行不必要的过度防护。
3.尊重“艾梅乙”感染者的生育决策权,如无医学指征或不宜生育者,不得任意建议其终止妊娠。
4.不得将感染孕产妇和儿童就诊顺序故意排在最后。
(二)规范服务行为,重视感染者隐私保护
医院医务人员在为“艾梅乙”感染孕产妇和儿童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应正确看待“艾梅乙”感染孕产妇和儿童,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注意隐私保护、知情同意和避免歧视:
1.不得在不合适时间、场合,以不当的方式询问病史。
2.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不得公开感染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等相关信息。
3.在感染者的配偶/性伴通知方面,尊重感染者的意愿选择告知方式、时间和地点。
4.所有检测、治疗、调查、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项目,均需先征得感染者同意,并与本地伦理委员会规定无冲突方可进行。
5.不得评判“艾梅乙”感染者以前或其自述行为,不得在公共场合大声呵斥或孤立“艾梅乙”感染者。
6.在保护“艾梅乙”感染者隐私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充分的消除母婴传播反面的知识、政策、健康教育等服务。
7.医护人员不能随意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泄露感染者检查结果、身份、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除各级从事预防艾梅乙项目管理相关医务人员除外)。
什么是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是指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负担同等义务。
性别不平等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女性在教育、就业、政治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参与度和机会。
2.男性在家庭角色中承担的压力、女性在职场中受到的歧视。
3.性别暴力和骚扰问题。包括对异性的性骚扰、对异性的性别暴力。
4.女性在健康、生育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成本和负担。
5.男性在家庭和育儿中的参与度和角色,以及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的职业发展。
6.社会对男女平等的期望和政策,以及男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差异。
反对家庭暴力
共同拥抱美好明天
家庭暴力绝不是“家务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定义: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家暴的多种面孔
身体暴力:拳打脚踢、开水烫、火烧、用刀等伤害;
精神暴力:威胁、恐吓、恶意贬低、冷暴力;
性虐待:强迫性行为或难以接受的性行为方式;
经济控制:限制花钱、抢夺工资、禁止外出工作;
虐待体罚:罚跪、强迫过度劳动、禁闭、限制自由。
遭遇家暴怎么办?
立即求助:向所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妇联投诉反映;
报警处理:公安机关可出具告诫书,监督施暴者;
收集证据:诊疗记录、伤情鉴定、录音录像、微信记录、保证书等;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无需提起离婚诉讼即可申请,法院在72小时内裁定。
监制:王若谦 责编:张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