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都冲刺港股IPO:净利润两年巨震1593%→-69% 电子支付产品收入占比激增54%隐忧

主营业务与商业模式:双轮驱动下的结构失衡风险

新国都定位“支付硬件+支付服务”双轮驱动的全球支付技术服务商,业务涵盖支付终端研发销售、收单及增值服务、跨境支付等。招股书显示,其核心业务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单及增值服务收入占比从70.9%下滑至61.9%,而电子支付产品收入占比从22.8%飙升至35.2%,增幅达54.4%。尽管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已达29%,并通过卢森堡PI牌照、香港MSO牌照布局全球,但业务重心向硬件倾斜导致抗风险能力弱化——硬件业务依赖海外市场,面临汇率波动(2024年汇兑净亏损951万元)及本地化合规风险,而收单服务作为稳定现金流来源占比下降,结构失衡隐忧显现。

营业收入及变化:连续三年下滑 2024年降幅扩大至17.2%

近三年及一期,新国都营业收入持续萎缩,从2022年43.15亿元降至2024年31.46亿元,累计降幅27.1%。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7.2%,较2023年的11.9%降幅进一步扩大;2025年上半年营收15.27亿元,同比继续下滑3.2%,收入端未见改善迹象。

期间 营业收入(亿元) 同比变化
2022年 43.15 -
2023年 38.00 -11.9%
2024年 31.46 -17.2%
2025年上半年 15.27 -3.2%

净利润及变化:两年内从暴增1593%到骤降69% 盈利稳定性堪忧

净利润呈现“过山车”式波动:2023年因非经常性收益(如政府补助、出售附属公司收益1104万元)同比暴增1593%至7.54亿元,2024年则因商誉减值1.22亿元、一次性税项开支3.33亿元,净利润骤降至2.31亿元,同比降幅69.4%;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74亿元,较去年同期4.47亿元仍降38.7%,扣非后盈利真实性存疑。

期间 净利润(亿元) 同比变化
2022年 0.45 -
2023年 7.54 +1593%
2024年 2.31 -69.4%
2025年上半年 2.74 -38.7%

毛利率及变化:收单服务毛利率腰斩至27% 综合盈利水平下滑

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较2024年下降4.9个百分点至33.7%,核心业务“收单及增值服务”毛利率从2024年37.7%大幅降至27.0%,降幅超10个百分点;电子支付产品毛利率虽维持44.3%高位,但收入占比上升至35.2%,加剧业务对硬件销售的依赖——硬件市场竞争激烈,若价格战爆发,高毛利率恐难持续。

业务板块 2023年毛利率 2024年毛利率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
收单及增值服务 33.5% 37.7% 27.0%
电子支付产品 43.6% 39.8% 44.3%
综合毛利率 37.8% 38.6% 33.7%

营业收入构成及变化:电子支付产品占比激增54% 业务结构失衡

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电子支付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22.8%增至2025年上半年35.2%,增幅54.4%;收单及增值服务占比从70.9%降至61.9%,减少12.7个百分点。硬件业务增长主要依赖海外市场,但2024年汇兑净亏损951万元,且海外本地化合规成本上升,高增长背后暗藏不确定性。

业务板块 2022年收入(亿元) 占比 2025年上半年收入(亿元) 占比 变动幅度
收单及增值服务 30.59 70.9% 9.45 61.9% -12.7%
电子支付产品 9.82 22.8% 5.38 35.2% +54.4%
其他 2.74 6.3% 0.44 2.9% -54.0%

客户集中度:前五大客户贡献23.7%收入 依赖风险翻倍

客户集中风险显著上升: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23.7%,较2022年12.2%近乎翻倍,其中最大单一客户收入占比8.3%。招股书未披露客户具体信息,但提示“部分客户同时为供应商”,关联交易透明度不足,若核心客户流失,业绩将面临重大冲击。

供应商集中度:前五大供应商占比15.3% 核心部件依赖外部采购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15.3%,主要为支付硬件核心模块供应商。支付终端核心芯片、安全模块等依赖外部采购,若遭遇供应链中断或价格上涨,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及交付能力,尤其海外业务扩张加剧供应链管理难度。

实控人及股权结构:刘祥家族持股24.32% 控制权集中风险

创始人刘祥直接持股24.32%,为单一最大股东,其妹夫江汉任非执行董事,家族成员参与公司管理,控制权高度集中。招股书未披露上市后股权稀释计划,若股权结构未优化,可能存在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分红等方式侵占公司利益的风险。

核心管理层薪酬:业绩下滑期薪酬逆势增27% 激励机制存疑

尽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8.7%,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额达1143.3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7.5%,其中“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从10万元激增至357万元,增幅3470%。股权激励行权价较授予日股价折价12.3%,且业绩考核条件未公开,存在利益输送嫌疑。

管理层薪酬项目 2024年(万元) 2025年上半年(万元) 同比变化
短期雇员福利 1333.9 1059.6 -20.6%
股份支付 0.1 35.7 +3470%
合计 1415.0 1143.3 +27.5%

金融资产异动:公允值变动影响利润42% 投机风险高企

2025年上半年,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5339万元飙升至17.42亿元,增幅3163%,占总资产比例达34.8%。该类资产主要为结构性存款,其公允价值波动5%将导致当期利润变动8711.7万元,占同期利润的42.3%,公司盈利稳定性受市场波动影响极大。

关联交易:采购占比超30% 逾期应付款达3099万元

2025年上半年关联采购金额1861万元,占总采购比例超30%,主要向湖南佳登科技、深圳甄京科技(董事江汉持股30%)采购。截至2025年6月末,对Deep Creation Limited的应付账款3099万元已逾期18个月未结算,关联交易定价公允性及款项回收存疑。

风险因素汇总:监管收紧+海外不确定性+现金流压力

监管政策风险:备付金全额交存+跨境数据合规成本增加

中国《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要求备付金100%交存央行,影响资金使用效率;跨境支付面临数据传输合规审查,2024年因增值税政策调整补缴税款3.33亿元。

海外业务风险:35%收入依赖海外 牌照续期存疑

海外收入占比35.6%,卢森堡PI牌照、美国销售许可等面临续期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及汇率波动加剧风险,2024年汇兑净亏损951万元。

现金流压力:现金储备半年减少43.6%

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7.43亿元,融资活动净流出0.19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从36.34亿元降至20.48亿元,降幅43.6%,短期偿债能力弱化。

同业竞争劣势:市场份额不足2% 价格战挤压利润

国内聚合收单市场份额仅1.4%,全球POS终端市场份额3.7%,支付服务费率0.3%-4%处于行业中游,竞争加剧或进一步侵蚀利润。

财务挑战与投资警示

新国都在“收入三连降、利润巨震、业务结构失衡”的背景下冲刺港股IPO,电子支付产品高增长难掩收单业务萎缩、盈利依赖非经常性收益、关联交易不透明等隐患。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净利润真实性、海外牌照合规性、金融资产波动风险及控制权集中问题,审慎评估其投资价值。

(数据来源:新国都港股招股书)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