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日美三国学者:高市错误言论引发的外交危机将如何收场?

11月21日,日本现任首相高市早苗表示,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想法不变,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也没有改变。

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指出,日方如果真心想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就应该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所做的政治承诺,立即收回错误言论,切实把对华承诺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近期,高市发表错误言论,称“台湾有事”或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同时推动修改日本“安保三文件”等。此番言行随即引起多位日本前首相、国内学者民众以及国际舆论的广泛质疑和批评。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围绕高市此次涉华错误言行,新京报记者对话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日本上智大学政治学教授中野晃一、美国大学历史学教授兼核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库兹尼克,探讨其言行背后的目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收场方式。

高市的错误言论是扭曲对华认知的体现

新京报:高市11月7日在日本国会答辩时称,“台湾有事”或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高市为何发表这样的言论,其目的何在?

陈洋:高市此次发表涉台错误言论,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高市缺乏对中国的正确理性认知。在正式当选自民党总裁、就任日本首相前,高市没有任何外交经历和外交经验,这导致她对中日关系、地缘政治的理解可能相对肤浅。同时,高市本人的右翼保守色彩浓厚,在正式担任首相前曾多次发表“亲台”言论,并曾窜访台湾,与民进党当局、台独势力等勾连在一起,这导致高市对中日关系的理解与认识受到了右翼保守势力和台独势力的影响。因此,高市此次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可以说是其长期错误中国观、扭曲对华认知的一个体现。

第二,高市早苗意在迎合美国。今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曾披露,美国五角大楼要求日本、澳大利亚表态,一旦发生台海冲突,两国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当时石破茂政府表现出“谨慎立场”。此次,高市在国会答辩过程中,公然暗示一旦发生“台湾有事”,日本将武力介入,可以看作是对美国的一次“迟到的公开回应”。

第三,高市试图营造所谓“外部危机”。在此次发表涉台错误言论之前,高市就已明确表示要推动提前修订“安保三文件”、要将防卫费占GDP比重提升至2%以上等。然而,要实现这些在安保防务层面的调整,不仅需要获得国会层面的通过,更需要获得广泛日本民众的支持。高市此次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将所谓“台湾有事”与日本“存亡”捆绑在一起,可以说是意在向日本国民渲染一种“外部危机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说服日本民众接受增加防卫费、发展安保防务等方面的主张。

中野晃一:高市关于中国两岸关系的愚蠢言论,想必连她的政府官员都始料未及。她可能并未充分理解自己言论的严重性,并拒绝收回,结果让自己越陷越深。问题在于,既然话已经说出口,同时又拒绝撤回,而日本现任政府却声称这没有改变日本政府的既有立场,指望大家忘掉此事,继续前行。当然,这根本不可能。

彼得·库兹尼克:高市关于“存亡危机事态”的表述,是日本不断演变的政策。1945年以来,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附庸,听命于美国,而美国对华鹰派人物一直关注台海问题。2015年,日本国会强行通过了安倍晋三政府提交的旨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案。自那以后,日本以往的首相在台海问题上始终保持某种“战略模糊”,而高市却首次在正式场合称“台湾有事”或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因此,我认为,高市的言论可能并非“口误”,而是反映了日本政策可能的走向。她拒绝收回言论,更加印证了我的感受。同时,考虑到高市的极右翼立场,她此举或许也是在向她的极右翼支持者,以及更右翼的日本维新党的新联盟伙伴释放信号。

数百名日本民众21日晚在位于东京的首相官邸前举行集会,抗议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在国会发表的涉台错误言论,要求其撤回相关表态并作出解释和道歉。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军费扩张的做法错误且危险

新京报:除了涉台错误言论,当地时间11月20日,日本自民党召开安全保障调查会会议。根据高市的指示,自民党着手讨论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关键安保文件(“安保三文件”)。“无核三原则”(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及防卫费增额新目标成为主要焦点。日本政府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修改。如何看待高市政府在安全政策上的动态?

陈洋:日本现行的“安保三文件”始于2022年。2022年12月底,岸田文雄政府修订了包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在内的3份文件,也就是“安保三文件”。如果结合战后日本安保防务的历史来看,2022年底的那次修订,可以说标志着战后日本安全基调发生了重大转折,因为日本从战后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转变为拥有“反击能力”,也就是从以往只有“盾”变成可以手持“矛”。

高市上台后谋求对“安保三文件”的修改,我认为是在2022年版“安保三文件”的基础上作出某些新的调整。比如,高市近期开始指示讨论修改“无核三原则”,以及寻求进一步放宽武器出口限制等,实际过去几年日本政界就已出现讨论的声音,只不过到了高市现在执政时,开始真正推动这些事情进入具体的阶段。

当然,“安保三文件”是为日本外交、安保防务政策等进行中长期的总体规划,通常来说至少每5年才修订一次,而高市上台后,就迅速进行着手修改,我认为包含了两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高市要以此建立个人政绩。战后日本政治的一大传统是“一内阁一业绩”,对于“艰难”登上首相之位的高市来说,自然也希望在任期内留下切实的政绩,而修订“安保三文件”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因为一旦修订成功,将会对日本未来5—10年的外交、安保防务政策产生直接影响,可以留下鲜明的“高市色彩”。

另一方面,高市意在稳定日美关系。特朗普1.0时期,曾明确要求日本提升防卫费占比,但因美国政党轮替、日本首相更迭等原因,日本直到2022年底才算真正回应了特朗普1.0时期的要求。如今,特朗普2.0时期到来,尽管特朗普再次上台还不到一年,但特朗普政府已然多次施压要求日本再次提升防卫费占比。考虑到特朗普还有3年的总统任期,且其本人急于留下执政政绩,未来3年提升防卫费占比自然是日本逃不过的议题。高市如今决定提前修订“安保三文件”,实际也是为了回应美国方面的要求,来避免日美之间因防卫费问题而出现分歧,进而波及日美同盟整体关系。

中野晃一:高市早苗的权力基础极为脆弱,因为她失去了自民党的长期执政伙伴公明党。尽管她得到了右翼日本维新会的支持,两党组建了联合政府,但这一执政联盟在国会两院总席位仍未过半。因此,她的策略是让外界相信她具备“强势领导力”——先以个人名义单方面向特朗普总统作出承诺,然后再宣称:既然日本已经承诺了,那就必须履行。

她想先修订“安保三文件”,再迫使国会通过随之而来的军费扩张。换句话说,她一贯的策略就是每一次都把“车”放在“马”前面,然后指望“马”别无选择,只能推着“车”往前走。但这样的做法能否成功,尚不明朗。为了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必须确保她策略失败。

彼得·库兹尼克:我相信,每花在军费上的一美元,都是从民众真正需要的地方“偷”走的一美元,无论这笔钱花在何处。因此,我非常反对全球不断增加军事开支。特朗普向全球盟友施压,要求他们将军费开支翻一番甚至两番,这恰恰暴露了他的肤浅和鲁莽。日本此前已承诺将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提高一倍,如今在高市的领导下,日本正以更快的速度实现这一目标,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我对此深感痛惜。

然而,这与高市极端鹰派的立场是一致的。她是安倍晋三门生,其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张深受安倍影响。她还否认历史,试图掩盖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暴行,包括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问题。如今,日本放弃其“无核三原则”可能性被进一步提出。尽管日本宪法第九条“和平条款”已被削弱,日本民众也被迫支持增加军费开支,但社会上依然存在反对修改宪法和放弃无核原则的力量。我倾向于认为,在对华紧张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双重压力下,高市的首相任期将如目前看上去那般短命。

11月21日,在日本东京的首相官邸外,民众参加抗议活动。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高市的言行以极具挑衅性的方式加剧地区紧张

新京报:日本舆论指出,高市的言论极其危险,令人想起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上借口“存亡危机”实施侵略战争的话术,不能允许其错误言论让日本重蹈历史覆辙。数百名日本民众11月21日晚在位于东京的首相官邸前举行集会,举着写有“撤回言论 反对战争”“因高市才有事”“高市下台”等标语的牌子,高喊“禁止军国主义复燃”等口号。若高市坚持其立场,会对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什么影响?

陈洋:高市此次的涉台错误言论实际会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首先,台海局势风险外溢,地区冲突引线被点燃。高市的涉台言论向“台独”势力释放了错误信号,可能会导致台湾民进党当局谋“独”挑衅行为更趋大胆。日本若后续将“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落实到安保政策中,可能会直接介入台海局势。而台海作为东亚地缘政治的敏感节点,其局势升级会迅速波及周边,中日若在台海相关海域发生军事对峙,将让整个东亚地区陷入冲突风险之中。

其次,外部势力介入加剧,地区博弈更趋复杂。美国可能会借此次事端进一步绑定日美军事同盟,推动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试图将日本打造成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这会引发中方更强硬的反制,导致中美日三方的战略博弈白热化。同时,俄罗斯已发声警告日本重拾军事扩张老路的危害,还重提俄日“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问题,这使得日本陷入多线牵制的困境。此外,该事端还可能影响东盟国家的外交立场,部分国家或被迫选边站队,破坏亚太地区长期奉行的多边协商氛围,让地区局势更难把控。

最后,战后国际秩序根基动摇,引发更广泛连锁反应。高市的言论本质上是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战后国际秩序核心文件的否定。若这种挑战二战胜利成果的行为得不到纠正,可能会给其他国家树立恶劣先例,一些地区的右翼势力或跟风效仿,质疑既定国际规则。这不仅会侵蚀国际治理的根基,还可能让“丛林法则”抬头,对全球的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造成冲击,影响更广泛地区的和平稳定。

彼得·库兹尼克:当前地区局势已高度紧张。美国国内有军方将领、政府官员以及其他一些“专家”正高度关注该地区局势,而最有可能引爆冲突的点就是台海议题。因此,我非常担心某个借口会被制造出来,引发这场战争——而这场战争极有可能演变成核战。

我不确定高市是否在故意、鲁莽地推动这种局面,但她的言行的确以一种极具挑衅性的方式加剧了地区紧张。她显然并不愿意退让,或许认为那会是她的政治自杀。而北京当然也不会退缩。中国至今仍对日本在上世纪的侵略怀有深刻历史记忆;更不用说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一直持续到1945年。正因如此,中国经历“百年屈辱”之后的重新崛起,以及近年来与日本的摩擦,使得中国并无意愿去谅解日本此前的举动。除了政治和军事优势外,中国还拥有强大的经济筹码,包括但不限于稀土矿产、旅游业和海产品进口。

因此,我希望高市能保持一丝理智,收回她的言论。她可以解释说,作为特朗普的仰慕者,她一时糊涂,犯了“特朗普式”的低级错误。

中日关系走在关键分岔路口

新京报:中方已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发布旅游和留学警示。高市的恶劣言论已经开始冲击到中日经济关系。中日关系未来将走向何方?

陈洋:高市涉台恶劣言论引发的中方反制,已让中日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陷入紧张,其未来走向站在了关键分岔路口,短期大概率维持僵持博弈态势,长期则完全取决于日本能否纠正错误、正视中国核心利益。

至于中日关系未来走向何方,我认为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日本持续挑衅下的多维冲击。若高市坚持拒绝撤回涉台错误言论,甚至继续推进增加防卫费等激进举措,中日关系或将滑向全面对抗。经济上,目前中方旅游警示已导致11月赴日中国游客预订量暴跌,据测算中国赴日游客的减少将拉低日本GDP0.36%,造成约2.2万亿日元损失;政治与军事层面,双方高层对话将中断,日本的军事外向化举动还可能引发亚太地区的军事对峙,日本的国际形象也会因纵容右翼势力、忽视邻国利益而进一步受损。

第二种是有限妥协下的低信任共存。这种情景大概率是短期内最可能出现的状态,即日本做出轻微缓和姿态但不触及核心错误纠正。在此情况下,中日关系将陷入“政冷经凉”的僵持。经济上,双方基础性贸易虽不会完全中断,但企业会因政策不确定性变得谨慎,部分企业会重新评估在华投资计划,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新增合作会大幅减少。而双方的沟通也可能仅停留在事务性层面,难以推进实质性合作,政治互信持续处于低位。

第三种是日本回归理性后的缓慢修复。这一走向的前提是日本采取实质性理性行动,比如撤回涉台错误言论、约束右翼势力言行、在安保政策上回归防卫本位等。在此基础上,中日关系才有可能逐步回暖,但信任重建必然是漫长过程。

新京报:此次外交危机可能将如何收场?

陈洋:主要有两种可能。第一,高市收缩对华错误言行。在中国连续强烈施压、美国保持距离、日本国内财界不满的多重压力下,高市可能不会撤回其涉台错误言论,但会在外交场合明显收敛,避免再挑战中国政治红线。日本外交系统将“接管”对华路线,也就是日本外务省等专业部门、专业人士通过细致操作进行“灭火”,避免危机持续扩大。事实上,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今井正彰11月17日紧急来华,就体现了这样的思路。今后,高市可能会“嘴上强硬、行动务实”。

第二,高市继续固执地在对华问题上做出挑衅举动。如继续发表涉华挑衅言论、突破外交底线,无视中国、美国和日本国内舆论的压力。但这样的结果将是不断拉低高市内阁支持率,使日本同时受到来自中美的压力,高市陷入政治外交困局,成为又一位“短命首相”。

中野晃一:日本国内要求她收回有关台湾言论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支持者却试图转移责任,将矛头指向中国,声称是中国反应过度并欺负日本。我个人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高市尽快辞职,日本国内要求她辞职的呼声应该会越来越高。同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如果美国撤回对她的支持,她或许就别无选择,只能辞职。

彼得·库兹尼克:恐怕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很难说会持续多久。中日两国之间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赵琳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