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在京高校近30位专家学者当选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 徐彦琳)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此轮两院院士增选人数合计14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1人。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年龄最大的是66岁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马克平,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机理;年龄最小的是44岁来自北京大学的刘若川(数学物理学部),研究方向为数论。新增女性院士人数共1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

据统计,此次共有46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当选两院院士,其中,在京高校有近30位专家学者当选。当日,各高校分别发布“喜报”,公布该校新增院士名单和人物介绍,展示各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情况。

当选总人数最多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共9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其次是北京大学,共6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第三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5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

清华大学:

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冯西桥、自动化系教授刘云浩、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孙宏斌、精密仪器系教授孙洪波、化学系教授李隽、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材料学院教授林元华、化学工程系教授骆广生共8位教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教授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俊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若川,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马丁,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宏魁、瞿礼嘉,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陈衍景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肿瘤医院教授季加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其中,刘若川出生于1980年5月,是一位“80后”院士。他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2002年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2年起相继在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数学科学学院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数学会第十四届副理事长。刘若川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在p进霍奇理论、p进自守形式以及代数K理论等当代数学的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晋军、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姚仰平、化学学院教授郭林、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施闯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创新学院乔治・帕里西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北航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在近三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新增12位院士、2位外籍院士,目前全职在校工作的两院院士共有31位。

北京理工大学:姚裕贵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全职特聘教授斯杰里马赫·亚历山大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学院、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朱荣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吕昭平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李洪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吕昭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代世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新增两位院士分别为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和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