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党风廉政”专版|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近日,黔南州荔波县某乡何某某等9名群众在大数据监督帮助下,领到了高龄补贴。

此前,县纪委监委在开展全县高龄补贴发放情况专项监督中,依托省民生监督系统建立“迟保漏保”“死亡多领”等监督模型,监督系统发出提示,何某某等群众达到年龄条件但未被纳入高龄补贴发放范围。问题核实后,县纪委监委督促该乡为何某某等人申请了高龄补贴,相关责任人因未认真履职受到严肃处理。“监督平台及时采集民政、公安、财政等职能部门相关数据,并通过监督模型进行关联数据比对,有助于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对“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作出安排部署。省纪委监委紧扣目标要求,强化系统谋划,连续3年开展大数据信息化赋能纪检监察课题调研,定期召开委机关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进工作,深入分析研究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主责主业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制定大数据信息化赋能纪检监察工作方案,明确6个方面12项目标任务32条具体措施,推动大数据信息化有效嵌入纪检监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业务,持续为监督赋能,为办案增效。

推进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数据是基础。省纪委监委在打通数据壁垒,强化数据采集分析上发力,聚焦医保基金、农村集体“三资”、惠农惠民补贴补助等重点领域,通过采集省医保局、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数据的方式,形成各领域业务数据主题库,夯实大数据监督比对基础。今年以来,共采集民政、社保、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数据15.57亿条,并对海量数据进行“清洗”,删除重复、无效数据,形成监督大数据库,为正风反腐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如何把海量的基础数据转化为监督效能,建模是关键。

在研建监督模型前,省纪委监委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沟通协商,共同研究相关领域政策文件,找准实际工作中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晰建模思路和监督切入点,推动大数据监督与业务工作高度融合,不断提升大数据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比如,针对一些地方发生的死亡人员领取惠民补贴问题,研究建立了“死亡人员领取‘一卡通’补贴”监督模型,比对发现异常数据2200余条,转问题线索55个,立案23人,追回资金80余万元。

“为提高建模实用性,我们还系统梳理类案特征,找准发案规律,为研建有效监督模型提供重要参考。”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地方实际聚焦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建立、细化监督模型,强化上下联动、共建共用、数据共享,不断织密织牢智慧监督网络。

省纪委监委通过对殡葬领域相关案件的案发特点开展调研,研究建立“土地出让金异常监管”模型,比对发现土地出让金缴纳异常数据76条,截至10月底,共发现问题线索45条,立案23人,留置9人。毕节市纪委监委开发“毕数智察”监督系统,统筹县区建立项目招投标围标串标、低保享受人员拥有超标准住房、财政供养人员违规领取惠民补贴等18个监督模型,及时发现和深挖相关领域“责风腐”问题。黔南州三都自治县纪委监委建立生态护林员领补监督模型,推动及时发现补助发放不规范、护林员管理不到位不履职等问题。

今年1至10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研究建立大数据监督模型132个,通过比对发现异常数据后,推动线下核查发现问题线索1402件,转立案1037人,挽回经济损失1.56亿余元。

除了为监督赋能,大数据信息化手段还能高效穿透新型腐败、隐性腐败,为办案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们建成并不断优化大数据分析系统,办案过程中,可以对相关的海量数据进行关联穿透式分析,有效提升查办案件的效率和穿透力。”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日前,派驻省民政厅纪检监察组收到某地原二级巡视员李某某的信访举报件后,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平台比对异常数据、分析关联信息,最终从多条关联银行流水信息中锁定突破案件的有关关键人物,继而挖掘到背后的资金利益链,最终查出该案涉案人员73人,涉嫌私分国有资产550余万元。

大数据信息化在赋能监督和办案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深化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上,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省纪委监委今年以来采取“理论培训+实操演练”相结合方式,连续举办3期“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肃纪反腐培训班”,举办“大数据分析系统使用交流会”“AI赋能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学习相关知识,交流分享工作经验、答疑解惑,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运用大数据信息化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

“通过在汇集数据资源、丰富模型算法、建设平台系统上持续发力,大数据信息化在赋能监督发现问题、推动查深案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贵州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创新思路理念、工作模式,继续深化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应用,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作者:)

工作体悟

善用科技赋能 强化数据运用

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是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客观需要。贵阳市纪委监委按照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要求,聚焦推进“数智纪检”建设工作,围绕案件查办、监督检查、教育培训等重点,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着力实现监督精准化、办案智能化、管理科学化、协同高效化,更好以大数据信息化助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

打造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案件查办新体系。始终把办案作为最有力的监督,积极推进大数据办案中心建设,通过畅通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内设部门信息渠道,构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协同共享机制,整合多源信息搭建“数据池”。用好用活纪检监察业务支撑系统,探索数智赋能纪检监察业务工作,在智能办案、智能统计等方面开展研发工作,针对影响力大、疑难复杂案件,综合运用数据碰撞、关联分析等手段,穿透式挖掘隐蔽利益链,揭开腐败“隐身衣”,助力快速突破案件。

探索大数据信息化赋能监督检查新模式。采取“数据汇聚、模型优化、智能比对、线下核实”方式,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整治项目,从全市各区(市、县)选取农村集体“三资”规模大、村级债务多、违纪违法案件频发的村(社区),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虚假冒领、挪用资金、违规套取等问题线索。针对征地拆迁领域涉及环节多、利益关系复杂等特点,运用大数据关联分析等手段,及时跟进房屋征收、安置进度等关键环节,精准发现问题线索,严肃查处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问题。

拓展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教育培训新路径。依托大数据信息化优势,推动数字技术融入纪检监察教育培训工作,对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通“远程庭审直播系统”,组织市县两级纪检监察干部“线上”观看庭审直播,直观学习证据收集与审查要点,提升纪法贯通能力。组建“数智纪检”师资库,以监督执纪业务需求为导向,举办“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肃纪反腐培训班”,邀请师资库成员围绕大数据信息化赋能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的理念和具体方法开展专题授课,着力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坚持学用结合,开展“数据分析大比武”,组织参训人员开展模拟推演分析,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运用大数据办案能力。(贵阳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  陈锟)

工作实践

贵阳市云岩区:大数据信息化赋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前不久,贵阳市云岩区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监督平台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数据开展比对分析,发现一条异常数据,经实地走访、调查核实,查明某村“两委”成员周某某参与违规决策使用村集体资金发放奖金的问题。最终,周某某受到严肃处理,违规领取的资金已全部追缴。

“过去依赖于人力、‘大海捞针’式的排查、走访,耗时费力,质效又不高,如今借助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手段,很快就能锁定监督重点。”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点多面广、资金体量大、覆盖范围广、涉及条线多、筛查难度大等特点,云岩区纪委监委将大数据信息化赋能作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数据分析”明确“监督方向”、以“数据穿透”提升“监督效能”、以“数据关联”形成“监督闭环”,推动实现监督常在、防线前移。

依托大数据监督平台,针对系统推送的资金异常数据预警,该区纪委监委梳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难点,紧盯人、事、财、物、权等重点,加强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研判,发现资金挪用、资产侵占、违规交易、底数不清、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找准大数据监督的切入点、着力点。

在确定监督方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组建工作组,综合运用信息查询、数据调查、大数据分析等平台,从异常数据中找“线头”,快速分析、精准锁定可疑信息,有效缩小排查范围。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走访、入户核对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及时获取有效有力客观证据,在查清具体违纪违法事实的同时,深挖细查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

此外,打破“就案办案”思维定式,强化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督识别,从海量数据中挖掘隐藏的关联问题线索,加强关联数据分析,精准发现权力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与潜在漏洞,发现属地街道、职能部门履职不力等问题。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公开不彻底等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等方面制度机制5项。(通讯员:邓婕)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