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 元的“苹果口袋”,被全国织女 9.9 元复刻了

转自:贝壳财经

上周,苹果发布了新产品“IPhone Pocket”

定价1899 元的毛线周边让网友瞬间炸开了锅。

“这不就是我妈十分钟能钩一个的吗?”

当大家讨论还停留在“值不值”,动手能力满分的网友已经开始琢磨:

与其花钱买,不如自己织。

#织女来活了#相关话题迅速升温,网友晒出的 DIY 成品甚至比官方更有创意。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蹭热度的小手工,但没想到自制“苹果口袋”不过是“织女大军”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钩针的对象不仅有印象中的毛衣和毛线帽。

社交媒体上搜索#钩针##织女#教程根本划不到底。

过去属于妈妈、奶奶们的针线活,也顺势赶上时髦,以更强势的姿态回潮。

在过去,它更多是奶奶辈的家务技能。

但这几年,它被年轻人重新捡起来成为一种很新的生活方式

原因之一是随着视频博主变多,编织手工的门槛逐渐被“视频教程”降低。

有了图纸,接下来就只需按图操作,一阵一阵依次编制,花上足够的时间,就能做出还原度足够高的作品。

有图解、有教程,按圈数依次织下去基本都能成功复刻。

原因之二也得益于算法助推:

当你在社交媒体搜索过钩针相关内容,就会反复刷到相关的内容。

一只可爱的毛线包包、各种分享的教程,很容易就被推到首页。

“织女”这个称呼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在屋里默默做针线”的人,而是一群在互联网社区中玩儿钩针的新时代手作人。

接触钩针三年的爱好者小莫告诉我们:

“钩针最大的魅力就是成就感,静下心钩针大大减少了我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从最开始的杯垫到如今的帽子、毛衣一上手就很难停下来。”

“夏天抱着,抱着一堆线会很热,一进入秋冬季节会很想给自己钩东西,今年我跟风织了腊肠围巾和苏菲小围巾。”

在她看来,钩针是没有尽头的,可以做平面也可以做立体,毛线材质的变化也会让效果不同,这几年钩针界的题材越来越广泛,样式织得越来越复杂。

咖啡兜子、鸡蛋袋子、相机包、耳机套……

万物皆可钩。

苹果的口袋的初相好像也就没那么难理解。

更有意思的是:

这些年大牌不断把手工针织工艺放在自家的新品上。

而钩针爱好者则立刻在家里开动钩针研究“手动平替”

时尚界越来越卷,钩针界也像在考研。

产品一经发出,便将评论区变成“交作业”现场

两边互相“卷”,也互相成就,形成一种被一根毛线串起的默契接力。

Prada 毛线胸针,织女出动立省 8000 元;

手工Fendi 同款围巾复刻,省了 5400元 。

钩针也从小众爱好扩展为更全面的产业:

上游有毛线供应链、也有专门的网站付费购买原创图解、甚至很多城市已经推出了钩针主题咖啡店的新业态……

它不再是“小众手工”,而是能持续产生内容、产品、甚至商业的生活方式。

其实钩针和之前拼豆提供的专注场景很像。

钩针的流行,也是手工艺回归,大家想用“慢动作”抵消快节奏生活的忙碌,在生活里找一块属于自己的“静区”。

钩针之所以能持续吸引信任,不只是因为好玩,更因为——它能让人心态平和

钩针、拼豆、编织,这些手工爱好的共同点在于:

最少也得一两个小时起步,想要效果更丰富、画面够精致,动辄要花上十几个小时。

没有捷径,只能一针一针往前走。

过程中钩坏了拆开从头再来,心理磨炼难熬但结果往往让人很有成就感。

很多人形容:

“钩针像一种修行,越钩越平静。”

心理学中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心流”: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忘记时间、忘记焦虑、忘记外界。

而钩针就是意外走红的新型时间杀手

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被加速拉扯得太久了,钩针恰好提供了一个“慢动作”的出口。

在拆拆织织的过程中,人获得了很久没有的情绪稳定。

给人一种“世界再乱,我还能控制这一针”的安全感。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