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快破了!

不知道读者发现没有,自从10月中旬,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董事长杰米·戴蒙警告许多资产“看起来正在进入泡沫区域”以来,最近有非常非常多的金融机构都在警告说,科技存在泡沫!

比如:

高盛——“投资者过度乐观。”

花旗——“(这是一次)估值泡沫。”

英国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忧因为“风险资产价格远高于基本面”,可能会出现“无序”的市场调整。”

......

大佬发话,媒体炒作。

随后,金融时报、彭博社、经济学人等纷纷加入,他们罗列各种证据,并将这次危机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科技泡沫”做比较以此含蓄告诉读者,科技泡沫,快来了!

在他们看来:

由于目前科技股估值太高,已经超过基本面,而投资者又过度乐观,科技股涨的已经超出想象,所以科技泡沫很可能随时都会破裂。

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年科技真的是太牛逼了,其估值已经超过了“互联网泡沫”时期。

三年时间,围绕AI的科技公司价值增长超过了10万亿美元

美股市值/GDP远远超过120%,而科技占了七成;

英伟达涨了约11倍,OpenAI 估值膨胀了 24 倍......

那么,这次真的会发生类似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翻看了几十篇相关文献,得出的结论是

科技股涨的确实太疯了,很容易被突发事件瞬间引爆,我们每个投资者应该留个心眼;

我们距离科技泡沫彻底破裂还缺少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催化剂——流动性反转、收紧!

事实上,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期,也成发生过类似的事。

1996年代互联网泡沫早期金融市场也曾传出泡沫要破裂的声音,就连当年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发出了危险的警告,并提出“非理性繁荣”的疑问,暗示股市可能已经脱离经济基本面。

然而,互联网泡沫真正破灭的时候却发生在2000年。

为什么延迟了呢

在我看来,是因为199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在宽松的基础上又来了三次降息、大放水,给互联网公司续了命。

为什么2000年泡沫却又突然破了呢?

在我看来,因为在确认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从1999年6月到2000年5月,连续六次加息跟之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局面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再加上财政紧缩到了顶峰,就像高速上突然来了个急刹车,泡沫才破裂的。

事实上,有心的读者可以再翻翻其他危机。

比如1929年大萧条、2008年次贷危机,它们在整个泡沫破裂前后几乎都出现了“货币政策先超级宽松,随后突然紧急收紧”的操作。

反观这次科技泡沫

2020—2021年超级宽松——宽财政宽货币随后2023年的加息现在利率也在高位,这一切看起来好像跟之前的危机很像。可是,背地里现在的流动性远远没有到突然刹车的地步,美联储反而还准备停止缩表、继续降息放水

截止到11月5号,投资级公司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仅仅比同等规模的美国国债高出0.8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信用利差特别低,低到美国只有疫情和1998年金融海啸大宽松救市时才有,意味着信用利差低到,你借钱和马云借钱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几乎差别不大

有时候我就在想,此时此刻我们是不是正处在“互联网泡沫”时期的1998年后半阶段——最后一波繁荣,各个国家都在给科技开道资金面没收紧,眼前又怎么破灭呢?!

当然,万一科技真的突然破灭了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呢?

我只能说,当泡沫真的全面破裂的时候,什么黄金、国债等防御资产也都是渣渣,只有现金最管用,这种局面会一直持续到央行再无限放水才会好转。

如今笔者以为只有两个意外发生才会吹破泡沫:

其一、美联储说降息,结果通胀又突然起来,暂缓降息甚至加息。

其二、科技自身估值太高,突然没人接盘了!

第一点很好理解,跟上文提及的政策突然转向、收紧有关。

关于第二点,实际上就是“估值”本身。

最近金融巨头提示风险,其核心逻辑几乎都是拿估值太高说事。

可是“估值”这东西就是“合理想象”只要有人信,不断有人接盘,并最终被证实就没有风险。

茅台在2012年低迷的时候谁能想到股价会跑到2000多比特币十年前谁能想到10万美元2016年的一个游戏装备谁能想到值百万美元......

泡沫没有破裂前,会不会破裂的另一个关键是东西自身。

现在各个国家都在给科技开绿灯,货币、财政双支持,OpenAI每隔几个月还能能筹集数十亿美元扩张,说明人工智能的故事还在继续

除非哪一天,价格确实涨的太高,又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没人接盘高位兑现......

泡沫也存在自身破灭的可能!

总之,笔者以为不管是科技泡沫还是金融泡沫破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估值确实高到没有人接盘,一个是货币政策大反转资金面突然开始收紧。而眼下针对科技估值已经超过互联网泡沫时期,金融大佬纷纷提示风险,而各个国家却在给科技继续大开绿灯,这让我隐隐感觉这一轮科技泡沫确实越来越近了,很像90年代的最后一波繁荣。

所以,我们普通投资者还是要多留两个心眼,降低仓位持有更多现金。

毕竟,万一真的狼来了呢?!

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机会?大盘如何走?行情接下来调整还是继续上攻?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