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黑马
今天,聊一个我们天天面对、却容易看错的问题:
你创业,到底缺什么?
很多创业者第一次见我,开口就是:“牛总,我缺米。”
再追问一句:“还有呢?”
“缺人,也缺资源。”
在他眼里,最终还是“缺米”。
好像只要米来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但我想问下:米,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如果能,那今天最成功的公司,应该是银行,是资本机构。
可现实是,真正伟大的企业,是那些“把生意模式想明白、把产业逻辑做透”的公司。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大环境——融资越来越难,资本趋于理性,靠“烧钱换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融不到钱,不是你的失败;
想不明白怎么赚钱,才是根本问题。
那有没有一种方式,不靠等风来、不靠资本输血,也能让企业自救于水火?
有。我给你一个思路:
“产业重做,就地升级”。
这不仅是黑马的slogan,更是我这些年观察上千家企业的核心结论。
中国所有的产业都值得重做一遍,坚守主业,就地升级。
这句话,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讲。
01
为什么是“产业重做”?
很多人一听“重做”,以为是换赛道、追风口。恰恰相反。
2014年,互联网风头正劲,很多人觉得“传统行业不性感”,纷纷转去做电商、O2O、区块链、元宇宙……结果呢?大多数人都成了“风口的祭品”。
“产业重做”,不是让你抛弃主业,而是用新的技术、新的逻辑、新的商业模式,把你正在做的事,重新做一遍。
关于商业模式,和如何向投资人展现商业模式,我在短视频中说过。
怎么产业重做?以三星为例。
它最早是卖砂糖的,做农产品贸易;后来做影视、纺织;等到韩国政府拿到日本赔偿款,重点扶持企业时,三星没有拿钱去炒房、炒股,而是下决心做“点石成金”的生意——把沙子变成芯片。
从赚“辛苦钱”,到赚“容易钱”;
从低毛利、重资产,到高利润、高壁垒。
更厉害的是,三星还做“无中生有”的生意——医药、保险、服务。这些生意成本极小,利润却极大。
这说明什么?
真正的企业升级,不是换赛道,而是升级你的商业模式。
02
比融到钱更重要的,是“腾挪”的能力
很多企业困在原地,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困在了原有的产业链位置里”。
你是生产?制造?中间商?渠道?还是服务商?
你处在产业链的哪个环节?
这个环节的利润空间、话语权、抗风险能力,够不够支撑你活下去、活得好?
有句经典的话:“位置决定命运。”
你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决定了你能赚多少钱,能走多远。
而破解之道,就是“腾挪”:
向上游要技术,向下游要客户,向服务要利润。
比如,一个做服装制造的工厂,原来只做代工,赚点加工费。
现在能不能做自主品牌?能不能用直播电商直接触达消费者?能不能用AI做个性化设计、柔性生产?
不是换行业,而是用新工具、新模式,重构你的价值链。
就像分众传媒的江南春江总。
他近20年,就守着“电梯里的那块屏”,专注做楼宇广告。没去追互联网的风口,也没去炒区块链。
但今天,分众加了AI投放、数据洞察、程序化购买,依然还是做广告,但效率、精准度、价值,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与其追逐风口,不如就地升级,把自己做成风口。
03
给创业者的三个建议
1. 别急着融资,先梳理你的产业链
静下心来,画一张图:
你的产业链上下游是谁?
你在哪个环节?
利润被谁拿走了?
你能往更高价值的环节移动吗?
2. 问自己:我的商业模式,还能再升级吗?
是继续赚“辛苦钱”,还是通过技术、品牌、服务、数据,赚“容易钱”?
“容易钱”不是不劳而获,而是“靠系统、靠壁垒、靠复利”。
3. 就地升级,比跨界冒险更勇敢
守住主业,不代表守旧。
用AI、用数字化、用新消费逻辑,把你熟悉的产业,重新做一遍。
因为很多创新,往往不是从0到1,而是1到10的重构。
04
做时间的朋友,做产业的深耕者
创业是一场长跑。
风来了,猪都能飞;但风停了,只有鸟才能飞。
比融到钱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想清楚:你到底靠什么赚钱?你的护城河在哪里?
钱会枯竭,风口会过去,但一个不断升级的商业模式,会越走越宽。
所以,别把“缺钱”当借口。
回到你的产业,回到你的生意本质,问问自己:
我的产业,能不能用今天的技术和逻辑,重做一遍?”
如果能,那你就拥有了最宝贵的“自救能力”。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坚守主业是定力,就地升级是智慧。真正的创业者,不是追风的人,而是造风的人。”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产业里,完成那一次关键的跃迁。
这里认真推荐一下:
11月20日-11月22日,我将与天图资本创始合伙人冯卫东,亲自带一批黑马的同学们,一起走进安徽黄山。
3天时间,大家一起畅聊:怎么搞定品牌定位、搞定投资人的钱、搞定现金流,带你成为未来的品类第一!
活动详情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