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科田冲刺港股IPO,招股书数据揭示其在营收、利润等方面显著变化。其中,净利率从2022年的 - 3.2%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11.7%,变化率达465.63%;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相较2024年同期扭亏为盈,变化率为170.60%。这些数据背后,公司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风险,值得深入探究。
业务模式:多元化布局与创新驱动
多元医疗领域覆盖
麦科田作为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广泛覆盖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领域。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商业化超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产品型号丰富,能满足不同临床需求,销售网络遍布全球超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累计覆盖超6000家医院,其中约90%为三级甲等医院。
创新与销售模式结合
公司依托创新研发平台,吸收临床见解,高效开发和升级产品,以贴合实际医疗需求。例如在生命支持领域推出全球首台远程输注控制系统,巩固市场地位。在销售模式上,以经销商销售为主,同时对医院等终端客户直接销售,并向海外ODM客户销售产品。
财务状况:增长与改善显著
营收稳步增长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9.17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9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3.5%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7.866亿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6.821亿元增长了15.3%。业务拓展、产品组合扩大及客户需求增加,尤其是生命支持产品销量提升推动营收增长,但2024年生命支持产品市场需求从疫情高位恢复正常,使收入增长放缓。
时间 | 收入(人民币千元) | 同比变化 |
---|---|---|
2022年 | 917,369 | - |
2023年 | 1,313,297 | 43.16% |
2024年 | 1,399,361 | 6.55% |
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 | 682,148 | - |
2025年上半年 | 786,567 | 15.31% |
净利润扭亏为盈
2022 - 2024年分别录得净亏损2.262亿元、0.645亿元及0.96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4100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亏损5800万元。此前亏损因市场竞争、研发投入及业务收购等,2025年上半年扭亏得益于销量增加、制造效率提高及固定生产成本摊薄。
时间 | 净利润(人民币千元) | 同比变化 |
---|---|---|
2022年 | (226,161) | - |
2023年 | (64,508) | 71.48% |
2024年 | (96,617) | 49.78% |
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 | (58,026) | - |
2025年上半年 | 40,968 | 170.60% |
毛利率稳步上升
毛利率在过往记录期内稳步增长,2022年为43.7%,2023年升至49.6%,2024年为49.7% 。2025年上半年从2024年同期的51.1%增长至52.9%。产品组合优化、生产效率提升及成本控制等因素促使毛利率上升,反映公司产品竞争力和运营管理成效。
时间 | 毛利率(%) | 同比变化 |
---|---|---|
2022年 | 43.7 | - |
2023年 | 49.6 | 13.50% |
2024年 | 49.7 | 0.20% |
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 | 51.1 | - |
2025年上半年 | 52.9 | 3.52% |
净利率显著改善
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从2022年的 - 3.2%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11.7%及2024年的10.0%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18.9%,而2024年同期为10.2%,表明公司盈利能力逐步增强,扣除特定非经常性项目后,经营效益明显改善。
时间 | 经调整EBITDA利润率(%) | 同比变化 |
---|---|---|
2022年 | (3.2) | - |
2023年 | 11.7 | 465.63% |
2024年 | 10.0 | - 14.53% |
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 | 10.2 | - |
2025年上半年 | 18.9 | 85.29% |
营收构成有变化
生命支持业务收入占比在2022 - 2024年有所下降,从45.3%降至35.3% ;微创介入业务收入占比则从42.1%上升至51.6%;体外诊断业务收入占比相对稳定,维持在12% - 13%左右。微创介入业务增长迅速,反映市场对该领域产品需求旺盛及公司竞争力增强;生命支持业务占比下降,或因市场竞争加剧或公司业务战略调整。
业务单元 | 2022年占比 | 2023年占比 | 2024年占比 | 2024年上半年占比(未经审核) | 2025年上半年占比 |
---|---|---|---|---|---|
生命支持 | 45.3% | 43.0% | 35.3% | 36.1% | 37.9% |
微创介入 | 42.1% | 44.6% | 51.6% | 50.5% | 51.1% |
体外诊断 | 12.6% | 12.4% | 13.1% | 13.4% | 11.0% |
其他关键信息:风险与优势并存
关联交易影响小
招股书未提及重大关联交易,表明公司运营相对独立,关联方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影响较小。
研发与竞争压力大
公司持续高额研发投入,2022 - 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356亿元、2.811亿元及2.905亿元 ,占收入比例超20%。虽有助于创新,但短期内对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同时,医疗设备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产品在市场规模、平均售价及销量方面可能面临下降风险,影响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同业竞争有优势
麦科田在部分领域已取得领先地位。如在生命支持领域,2018 - 2024年按销售额计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排名第一 ;2021 - 2024年在肠内营养泵市场排名第一。在微创介入领域,2022 - 2024年在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排名第二 。不过,行业竞争激烈,部分竞争对手可能拥有更雄厚的财务及研发资源。
客户供应商集中风险低
公司主要通过经销商销售产品,2022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均少于各期总收入的30.0% ,2022 - 2025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12.4%、10.6%、13.5%及14.8% ,客户集中度较低,降低了对单一客户的依赖风险。主要供应商包括医疗设备原材料、建筑服务及制造中心的土地供应商等。2022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少于各期总采购额的30.0% ,2022 - 2025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17.1%、19.1%、12.1%及10.6% ,供应商集中度较低,有助于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性。
股权结构与管理层稳定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刘先生、钟先生及李女士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共持有105,336,000股A类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1.08%) ,并通过多家有限合伙控制92,313,812股B类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8.47%) ,对公司决策有重大影响力。核心管理层来自知名医疗器械公司,人均拥有超20年专业经验。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先生、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钟先生在医疗器械行业积累了数十年领导经验,为公司发展提供战略指导。
风险因素需关注
公司面临市场、研发、经营、监管等多种风险。产品市场规模、售价及销量可能下降,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变革快速,公司需不断创新以维持市场地位;新产品开发可能失败或无法成功商业化,研发成果存在不确定性;并购业务整合可能面临挑战,无法实现预期协同效应;依赖经销商销售,若失去现有经销商或未能获得新经销商,业务将受影响;医疗设备行业监管严格,公司需及时取得、维持或重续业务所需的许可证、牌照等,否则将影响业务运营。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