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出品|网易财经智库
2025年是中国经济复苏和转型的重要之年,中国经济面临哪些关键挑战?岁末年初,网易财经智库推出特别节目《2025,关键挑战》,邀请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深入解读2025中国经济将要面对的重要机遇与挑战。
第一期:
2025关键挑战:中国当前并非典型意义通缩
对话嘉宾:曹远征: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前副会长
近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现象,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20多个月同比负增长,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连续20多个月在0上下徘徊。GDP平减指数也为负,进而出现GDP名义增长低于实际增长的状况。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前副会长曹远征认为,当前并非典型意义上的通缩,而是总需求不足问题,且这一问题具有结构性特征,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
他之所以作出这一论断是因为,通缩通常是指由于货币供应的相对减少,从而引起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按照凯恩斯的理论,此时应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缩。但实际上去年央行货币放松力度很大成效却有限;且我国M2在过去两年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的情况下物价仍下跌——2023年底 M2还不到300万亿元,如今已超300万亿元。因此,这说明当前情况并非典型意义上的通缩,问题的核心在于总需求不足。
曹远征进一步分析称,回顾历史,中国GDP平减指数为负,名义 GDP 增长低于实际 GDP 增长的情况,曾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出现过,这两次危机中,中国均通过财政政策走出了困境,如1998-2002年我国发行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2008年实施4万亿大规模基建投资带动经济复苏。如今,面对第三次类似情况,12万亿的财政一揽子化债计划对于推动经济走出困境至关重要。
然而,他认为,此次经济形势与前两次危机有所不同。此次外部冲击并不强烈,主要是经济内部发生了新变化,集中体现在两个结构的变化:一是逐渐步入中高收入社会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二是人口结构变化。
进一步剖析,曹远征认为,第一,中国经济已步入新阶段,正迈向高收入社会门槛,这使得消费需求发生重大转变。在消费需求方面,人们用于吃穿用的支出比重持续降低,更多资金流向服务业,消费偏好朝着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第二,人口结构的改变促使中国经济政策进入更为深刻的转折期,从低收入阶段侧重于增加物质产品供给,转向高收入阶段着重扩大服务业发展并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这表明当下是一个供需结构都在发生变化的时期,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提升总需求。
曹远征表示,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提升总需求,有以下几个发力点:
第一,当前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需求极为旺盛,但供给相对短缺。学区房价格高昂、就医难、就学难、养老难等问题,反映出这些领域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需要加大投入。这种投入不仅要着眼于医院、校舍等硬件设施建设,更关键的是要加强社保方面的投入。
第二,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提升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也至关重要。通过发展服务业,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基础上提高居民收入,进而增强其消费能力。由于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一旦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第三,在改革方面,2023年中国城市化率达66.16%,但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8.3%,意味着大量人口仍为农民,其中约2.9亿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但消费能力有限。农民工市民化具体措施可包括: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提供财政支持;政府出资购买部分房产,转化为保障房、廉租房,为农民提供安居场所;允许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子出租、经营,增加财产性收入,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综上所述,曹远征认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扩大总需求需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力度投资与人相关的服务业基础设施;二是在扩大就业方面做更多工作;三是推进改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有望解决总需求不足问题,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网易财经智库(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